初夏的黄海之畔,烟波浩渺,海风习习。山东港口日照港石臼港区西作业区中部,两块展牌引人注目,一块是山东港口布局图,一块是日照港两大港区平面图。滨州港、东营港、潍坊港、烟台港、威海港、青岛港、日照港……顺着海岸线,坐落着山东半岛七大港口。 5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山东考察第一站,来到黄海之滨的日照港。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听取山东省港口发展建设和日照港规划布局等情况介绍,并察看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作业场景。 日照港是重要的能源和大宗原材料中转基地,近年来推进智慧化、绿色化建设,建成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习近平总书记说,日照港是改革开放后新建的港口,近年来推进科技创新,将传统港口改造升级为现代化港口,不仅货物吞吐量跻身全国前列,还积累了通过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经验,值得肯定。 “我们都是奋斗者,从过去奋斗到今天,取得这么辉煌的成就。我们未来的目标很明确很伟大,要实现它,还得靠我们继续实干奋斗。要有这样的信心和底气,让我们共同努力!”面对码头作业现场的港口科技工作者、运营人员、航运人员,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催人奋进。 连日来,交通运输行业的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纷纷表示要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以奋发有为的姿态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港口货物吞吐量连跨五个亿吨台阶 1982年开工建设,1986年5月正式对外开港运营,日照港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今天已是全球最年轻的5亿吨大港。 “总书记详细询问港口吞吐量等情况。我向总书记汇报,去年山东省港口集团的货物吞吐总量突破17亿吨。”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霍高原说,总书记听后很欣慰。 2018年3月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山东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港口一体化改革。2019年8月,山东省港口集团挂牌成立,形成“以青岛港为龙头,日照港、烟台港为两翼,渤海湾港为延展”的协同发展格局。 霍高原介绍,5年来,山东港口货物吞吐量连跨五个亿吨台阶,2023年突破1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4000万标箱,年均分别增长6.7%、8.7%,分别高于全国沿海港口平均增幅2.5、4.5个百分点。 山东始终把港口摆在全国大局、全球格局中去定位、去发展,强化港口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扎实推动沿黄陆海大通道建设,全力打造沿黄流域最经济、最便捷的“出海口”;积极服务共建“一带一路”、融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朋友圈,构建对外开放新高地。海向增航线、扩舱容,航线总数达到346条,位居全国前列;陆向开班列、建陆港,已直达共建“一带一路”26个国家和57个城市。 为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提供“中国样本” 4台70吨级巨型桥吊高高耸立,将集装箱从岸边货轮上稳稳抓起,精准码放在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上。随后,集卡沿固定线路自动行驶到仓储区……全程无人操作,却又井然有序。 目前,集装箱自动化码头的建设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新建,另一种是传统码头升级改造。传统码头改造的难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已有的顺岸式布局,二是有人集卡与无人集卡的交互作业。山东港口综合采用5g、北斗、ai等技术,对码头进行智能化、自动化改造升级。在不改变原有顺岸布局的基础上,通过自主研发的“车路协同系统”,实现了有人集卡和无人集卡的并行,解决了全自动化码头开放式管理的行业难题。 山东港口集团全自动化码头建设创新团队带头人张连钢说,传统码头改造升级的自动化码头,投入更低、建设周期更短,为全球范围传统码头改造升级为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提供了“中国样本”。 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山东港口下大力气自主研发新技术,推进先进技术国产化替代,打破关键技术被掣肘、“卡脖子”的困境,实现了底层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 张连钢自豪地说,从追赶者到领跑者、再到自我超越者,山东港口已经掌握自动化码头建设的全套技术,建成全国首个“全国产、全自主”自动化码头,这个国产化不仅包括起重机的国产化,还包括电控系统、软件系统、传感器等所有设备的国产化。目前,山东港口实现了22项关键核心技术的完全国产自主可控,取得12项国际发明专利,部分领域走在行业前列。 向总书记汇报完,张连钢就急忙与团队会合,带领大家一起继续开展新的攻关。“我们将坚持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之路,建好自动化码头,推动港口智慧化、绿色化发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张连钢说。 面向未来,霍高原表示,山东港口人将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锚定“四个一流”发展目标,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扎实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港口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从单一的港口运营商向供应链综合服务商转变,推动港口管理运营更上一层楼,为国家发展贡献更多港口力量。
|